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當舌尖中國碰上食品安全 誰更真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30 10:25:43  


 
  主角並非食物,而是人

  “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繫在一起。紀錄片裡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後,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態度的親身經歷。”

  《舌尖上的中國》成了一個文化現象,但陳曉卿並不認同外界對片子的“過度”闡釋,“這就是一部介紹吃的片子,別拔太高了。”

  在前後一年多的製作歷程中,30多人的拍攝團隊輾轉70多個地點取景,足跡延伸到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多個地區。為了順應食材生長製作的時節,他們的拍攝計劃也得根據自然規律按部就班。

  不過,每一集的主角並非食物,而是人。這表現了陳曉卿派紀錄片一貫的堅持。就像拍汶川大地震,他就堅持拍受災群眾,拍那些真正被災害折磨的人的故事。而這在當時的語境下並非主流。

  “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繫在一起。紀錄片裡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後,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態度的親身經歷。”陳曉卿的思路還是沒變。通過人,他說他想展示的其實是東方人的生活價值觀,那些由食物給國人的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

  傳遞出飲食以外的價值,陳曉卿目的很明確,以至於在每集的結尾,又自顧自地運用旁白去拔高主題,畫蛇添足之嫌遭人詬病。“看這個片子流口水,是第一個層面的觀眾;而第二個層面是普通人的情感,是導演要表達的價值觀。”除此之外,執行總導演任長箴以為還有一個更深的靈魂層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