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說,東北大學設立青年教師VIP通道,青年教師可以通過第三方評審,直接由助教或講師升到教授。“這個也不是年年有,前年我們評了一次,評出學術方面青年教授10名,教學方面的2名,年齡最小的不到30歲。”
沈陽師範大學校長林群也認為,青年教師的狀態決定了高校未來的走向,高校管理者要從積極培養、大膽使用、關心生活三個方面,關注青年教師的發展。
“高校管理者過去習慣的培養方式是以工作為中心,一切都講奉獻和犧牲,關心個體特點相對少一些。”林群說,這樣的管理方式顯然是不全面的,“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管理者過於從管理角度看問題,缺乏人文關懷。”
多把尺子量老師“教課任務重,實際收益低,長此以往,青年教師就會對教學失去熱情。”沈陽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劉天華說,“其實,早在幾年前我們就關注這些問題了。”
“多把尺子量老師”,是劉天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憑上課能不能評上教授?對於課題少、科研項目少,但是教學上突出的青年教師,我們確實應該予以一些傾斜,讓他們在研究優質課程的同時也能受益。”
再過一兩個星期,沈陽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力春副教授職稱就能“落地”了。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是王老師的晉升之路頗為曲折。王老師當年所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但他憑借對古代文學的熱愛和深厚的功底,並經過苦讀拿到文學博士,教起了古代文學。王老師調侃自己是一枚“奇葩”。
但是學生不這樣認為,每逢王老師的古代文學課,教室裡都座無虛席。學生喜歡王老師的上課風格,“王老師穿著大褂,拿著扇子,頗有點羽扇綸巾的感覺,特有範兒。再加上王老師講課總是娓娓道來,有嚼頭,有故事,讓人過耳不忘。”上過王老師課的學生感慨,能遇到王老師是他們學生時代的幸運。
雖然王老師的課上得好,但是畢竟是“半路出家”,他的弱項是科研能力和寫論文,“如果在別的學校,可能評職稱就有困難了”,正是由於沈師大優秀教師的加分機制,讓王老師獲得破格提拔。
林群說,青年教師能力各有千秋,有的擅長講課,有的擅長科研,千差萬別,就應有不同的評價體系。“像我們這樣的非重點大學,青年教師能做到科研、教學二者兼有實屬鳳毛麟角,要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中發揮到極致。”
對於傳統觀念認為大學教師的第一任務是“站好講台,把課教好”,林群則認為,實踐證明,這恰恰不是年輕人的強項——他們一直在讀書做課題,是被灌輸者,大多沒經過系統性的教學訓練。
“青年教師的優勢是他們的年齡,這個階段正是思想最活躍、創作力旺盛、具有創新意識和靈感的時期。”鼓勵青年教師做學術和科學研究,是林群在沈師大推行的又一舉措。“青年教師剛剛走出學校,繼續做科研、搞課題是順勢而為,一旦教學任務過重,恐怕會將青年教師架構起來的知識體系壓垮,極有可能教學沒搞好,原本扎實的基本功也都荒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