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2012年敗選,並將它部分地歸因於奧巴馬政府。選後不久,1月底“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訪台,針對美國介入台灣選舉的說法,薄瑞光表示,美方在選舉中一直保持中立,台灣人民是根據很多理由去做他們的決定的,我不認為任何美國人的個人談話,會重要到影響選舉結果。但民進黨卻不接受這種解釋。蔡英文的親信、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會長蕭美琴表示,部分美國官員傷害了我們,未能讓台灣人民在免於外在威脅的環境中享有民主選擇的權力。主席(蔡英文)沒有準備跟薄瑞光見面。[4]蔡英文以謝票為理由回避不見,蕭美琴則當面向薄瑞光大發牢騷以示抗議。
美國對馬英九基本滿意,但也有不滿意或不大滿意的地方。其中突出的一個問題是進口美國牛肉一事糾纏過久。
台灣進口美國產牛肉始於2007年。進口美國牛肉被認為是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赴美免簽證等加強美台關係相關的舉措,並且是一個關鍵措因素。但美國牛肉曾出現瘋牛病、殘留瘦肉精等問題,因此是否該開放進口美牛便成了爭議性問題。牛肉在美國出口中占的比例不大。但西部生產牛肉的幾個州卻可以對出口美牛在國會裡動員起足夠的政治支持,使它成為美國對外貿易的原則問題,是美國歷屆政府都予以堅持而不讓步的;如果對台灣讓步了,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就要對其它的貿易夥伴讓步。美國在此問題上頻頻對台灣施加壓力。助理國務卿坎貝爾2011年10月在國會作證時也要求國會議員們在與台灣政界人士接觸時,向他們強調“台灣在美牛問題上採取必要措施的重要性”,並稱,“這些措施將不僅為美國與台灣的關係,而且也將為美國與其他諸多國家,如韓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關係提供基礎”。台灣至今沒有採取這些措施已經成了美台之間“更廣泛的經濟接觸的障礙”。[5]2012年3月,“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主任司徒文公開表示,美牛議題造成台灣開放貿易的“可信度”問題,成為美台關係“絆腳石”,美牛議題獲解決前,很難重啟美台TIFA咨商。 [6]
對台灣來說,首先這是一個食品安全問題,普通老百姓,不管是支持藍的或是綠的,鮮有贊成進口美牛的。民意代表也是這樣。所以美牛案最初在“立法院”闖關時受到大多數泛藍議員的阻擊。其次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民進黨利用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利用媒體,製造輿論,把反對進口美牛做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既抹黑馬英九,報大選中失利的一箭之仇;又可借此對大選中挺馬的美國還以顔色。但美國在這一問題上毫不讓步。商務部推遲了副部長桑切茲預定於2012年3月4日至6日的訪問,對台施加壓力。3月6日至15日,以參議員格拉斯利和眾議員瑞伯格為首,舉行抗議台灣限制進口美牛的活動。4月,美國農業部表示,犯有瘋牛病的病牛已經找到,因此瘋牛病已經不再是風險。5月台灣派出農業官員赴美磋商,並在美國進行了長達23天的考察。經過緊張激烈的反覆博弈,最後台灣當局提出允許進口美國牛肉的四個條件:安全允許(制定瘦肉精殘留安全標準)、牛豬分開(只允許殘留瘦肉精的牛肉,豬肉不許)、強制標示(必須標出牛肉原產地)、排除內臟(不進口內臟),“立法院”於2012年7月25日表決通過了《食品衛生管理法》,美牛問題得到解決。
美牛問題雖然解決,但影響還在。影響之一是再次損害了民進黨與美國的關係。陳水扁時期雙方關係就很糟。後來有所恢復,蔡英文、蘇振昌等民進黨領導人在美國的印象還算不錯。但民進黨又死死抓住美牛問題,把它攪合到台灣的黨爭之中。一些民進黨政界人士說,他們不是反對美牛,而是反對“毒牛”,把美牛稱作 “毒牛”,讓美方感到厭惡。 [7]“美國在台協會”官員在會晤民進黨領導人時說,請告訴你們的民意代表不要把美牛叫做“毒牛”,拜托!可見他們的感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