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嗣雖多,成器者少
皇長子去世的十年後,永琰出生,他生於深宮,從小按皇家規矩教養。讀者朋友可能會想,乾隆最終選擇永琰做太子,永琰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對此,各位朋友絕對不要懷疑,永琰做皇子期間沒表現出特別過人之處,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子。您看各種史書中關於嘉慶帝的記載都是從他做皇帝開始記的,也就是說,乾隆六十年公開為太子之前,基本沒有什麼事跡記載。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就選擇了他呢?
此時的乾隆帝已經不再考慮立嫡了,他後來倒是又立了一位皇后,這位皇后也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但是,乾隆三十年皇帝南巡到杭州,皇后跟皇帝鬧翻,兩口子打架,別人也說不清個是非,皇后要就地出家當尼姑,這實際上就是要跟皇帝“離婚”,當然是辦不到的事情,不然皇家的臉面往哪擱。皇后被拒絕後居然自己削發,乾隆帝說她“突發瘋迷”,將她遣送回京,第二年就死了,她實際上被剝奪了皇后稱號,只是沒向全國公布,死的時候按皇貴妃規格辦的喪事。從此,乾隆帝再沒立過皇后,這樣一來,乾隆帝的兒子全是庶出,立嫡之說也就無從談起了。
前邊我說乾隆皇帝發誓不立太子,但那是氣話,其實,十幾年間,他一直在考慮此事,但是,他又不敢深想這件事,為什麼呢?乾隆逐漸發現了一個規律,他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這個皇子很快就死。已經立死了兩個嫡子,後來,他一度想立皇三子,就是前邊我說乾隆在通州揚言要殺掉的那個皇三子,結果這個念頭一出來,皇三子就死了,死的時候二十六歲。乾隆帝後來又動了個想立皇五子的念頭,結果,還沒拿定主意,皇五子也死了,死的時候二十五歲。白發人送黑發人,該是多麼的痛心,乾隆兒子雖多,也經不起接二連三地死,乾隆帝不敢想了。
但是,不敢想也得想,轉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六十三歲了,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問題了,這個時候,還活在人間的皇子就剩下六人了,這六人中,還有兩個已經過繼給了兄弟,所以,可供選擇的就只有四人了。哪四人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四個兒子全是庶出,乾隆帝已經不存什麼嫡庶之見了,只看誰的品格、能力更強些。
這四人中誰的品格、能力較為突出呢?在乾隆帝看來,誰都不是理想的人選,沒辦法,只有採用“排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