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在好像飛機拆了很多東西?
程不時:現在駕駛艙裡頭看起來,基本上還是完整的。
記者:發動機沒有了。
程不時:發動機目前拿掉了,具體的設備也可能拿掉了一些,這些儀表開關都還在。
記者:現在看到這個樣子,不知道您心裡是怎樣的感覺?
程不時:很蒼涼,很雄勁。
記者:當年在那樣的條件下為什麼會上“運十”?
程不時:據我所了解,當時的情況是,是60年代總理出國到歐洲,我們中國沒有大型客機給他用,他最初用了中國民航螺旋槳的飛機,噗通噗通飛到外國,到了外國一看不是這個情況。那麼國外曾經有一些議論,媒體有一些人講,中國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鷹,中國我承認你是鷹,但是沒有翅膀,中國還沒有進入噴氣時代,世界上已經通用了陳毅元帥當時是外交部長,他也曾經講過,我不能坐自己的飛機出去,我好像在外國人面前我的腰杆也不夠硬。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就要發展這個大型飛機。
記者:那麼當初你們怎麼給這個“運十”飛機定位呢?
程不時:我們真正的工作進程是由於國家的任務,國家的任務當時下來了,希望我們設計一種供總理出國的專機,這種專機需要從中國出發直飛歐洲,中間中東不加油,是一個遠程的飛機。
記者:有點等米下鍋的意思,現在事情過去了37年了,回頭來看能不能用歷史的眼光來評價一下這個決策,我們自己造大飛機?
程不時: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而且是非常英明的決定。如果不是國家下達的任務,像我這樣學習航空的,在東北飛機工廠擔任主管設計師,我設計了好幾種超音速的飛機,我也不會到上海來了。
記者:對於基地的選址也有人產生疑問,為什麼選上海,為什麼不選西安,為什麼不選沈陽?
程不時:就是一個交通運輸問題,你作為一個集中的單位,你要運這些飛機的大部件,你怎麼運?如果在內地的話,在歐洲怎麼運呢?歐洲幾個大國之間怎麼運,他特別造了一個很大很大飛機,這個飛機可以把另外一架飛機放進去的飛機,像鯨魚一樣,叫白鯨,一個大的專門飛機來運這些東西。你可以想象在我們內地,火車怎麼拉過去。
“708”工程啟動後,國家先後從各地調集了300多名航空技術人員,前往上海研製運十,程不時就是其中一員。當時41歲的程不時正在沈陽,負責一架超音速的教練機的總體設計工作,在接到調集任務後不久,他便匆匆地踏上前往上海的列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