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時是有意識選擇這些航線嗎?
程不時:有意識選擇東南西北各種不同的地理條件。哈爾濱是嚴寒,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在昆明碰到了四十年沒有遇到的大雪,真正的嚴寒是在昆明碰到的,飛烏魯木齊要經過秦嶺,經過青海湖,這些都是中國地理上很有特色的地區。沿長江而上一直飛到金沙江,從長江口飛到金沙江,然後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這個被稱為是地球上最靠近太陽的地方。
記者:西藏好像飛了不止一次?
程不時:不止一次,我們是在春節期間飛西藏,國務院值班室國務副總理,我們向國務副總理匯報的時候,國務總理一看到這個飛機的照片大吃一驚,怎麼這麼大一架飛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這麼大一架飛機,後來正好遭遇雪災,西藏有很多東西運不進去,他說你飛機既然已經飛西藏,就把救災物資運進去,結果我們救災又飛了六次,每天起落,每天起落,以至於成都機場的一些老飛行員都很奇怪,說這個試飛的飛機怎麼就像我們航班的飛機一樣執行任務。
記者:實際上當時已經用上了?
程不時:就是救災用上了。
記者:中間沒有發生什麼問題?
程不時:沒有發生什麼問題。
七次飛抵起降難度較大的拉薩貢嘎機場成了運十最為輝煌的一段歷史,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竟成為運十證明自己的最後機會。此後,不久運十便停止飛行,悄無聲息地停放在遠離市郊的上海飛機製造廠。
記者:後來怎麼就下馬了?
程不時:後來沒有錢了。後來前過專家一起論證,論證以後得了三條結論,第一條結論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丟,隊伍不能散,然後提出一個方案,要六千萬,就把這個飛機繼續飛下去,然後第三架飛機已經裝配了60%把它裝好,然後再做一些補充的工作,當時上海地方說這個型號已經交給中央了,這不是地方的型號,已經交給航空工業部了,但是為了使他繼續下去,我預備承擔一半,上海預備承擔三千萬。那麼還有三千萬又向國家要,因為早就是國家的了,上海已經是表示這樣的姿態,然後就跑到北京要三千萬,沒有要來,航空部沒有給,沒有錢了。沒有任何文件,說這項工程停止。因為這項工程開始是有文件的,1970年8月份,國家文件,上馬的文件有的,沒有一個文件說它下馬,悄悄地就沒有了。
記者:那麼大的項目就因為三千萬嗎?
程不時:當時確實是卡在三千萬這兒就沒有了,那麼所以我始終認為,“運十”沒有下馬的文件,“運十”是被擱置了,它被放起來了,放在架子上了,為什麼呢,要騰出地方來裝美國飛機。
1985年3月31日,也就是運十下馬一個月後,上海航空公司的代表和美國麥道飛機製造公司的代表在合作生產MD-82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協議書上簽字。從此,中國開始利用美國技術,建立自己的民用航空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