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由“紙(paper)”和“老虎(tiger)”這兩個單詞組合,臨時造出的一個英語中沒有的複合詞“paper-tiger”就出現了,這實際上是硬譯。毛澤東高興地笑了,用帶著濃重湖南腔的英語說:“拍拍-太根兒!”“paper-tiger”後來便隨著毛澤東的著名論斷,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了,它也成了毛澤東最喜歡說的一個英語單詞。
從上面的幾則軼聞可以看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毛澤東還在堅持自學英語,並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用英語書寫,會使用簡單的日常用語,還臨時造出一個英語複合詞,我們不得不佩服毛澤東學英語的決心和毅力以及毛澤東對語言的敏感能力和創造能力。
1949年毛澤東進京後,一家人在北京團聚,菊香書屋充滿了家庭的溫馨。一個周末,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嬌嬌)三人用俄語說話,嘰里呱啦,爭個不停,毛澤東在一旁微笑不語。李敏知道毛澤東想知道他們在講什麼,便說:“爸爸,我們在爭論西餐好吃還是中餐好吃。”毛澤東興致來了,便用英語說:“中餐好吃。中餐的特點是軟熱豐富,西餐冷硬單調。”
一聽父親講英語,幾個孩子都感到很驚奇。毛岸英說:“我1946年回到延安時,就聽說爸爸在學英語,還聽說在轉戰陝北時,儘管環境那麼艱險和緊張,爸爸也沒有間斷過學英語。可從來沒有聽爸爸用英語講話。我不懂英語,但聽起來還是很流利的。”毛澤東說:“我的英語水平,還不如嬌嬌俄語的水平高,不如她講得流利。你們年輕人能專門學習外語,我要是有這樣的機會就好了。如果我能夠做到聽懂英語講話,能看英文報紙、刊物和書籍,把自己要講的意思能用英語表達出來就好了。”
毛澤東年逾花甲攻讀英語
新中國成立之後,有了較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毛澤東又重新開始學習外語。十分有意思的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國與蘇聯友好,俄語是學校中的第一外語,而毛澤東則選擇了學英語。
毛澤東敏銳地感到,如若不能把握“亂雲飛渡”的時局,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游刃有餘,新政權的鞏固、戰後的復興都無從談起。於是,1954年10月,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的林克被選中,來到毛澤東身邊,擔任國際問題秘書,並教授毛澤東英語,長達12年之久。1961年初,林克被派下鄉時,毛澤東的護士長吳旭君和他一起讀過英文,談過“參考”。1964年元旦後,年近而立之年的英語教師章含之也給毛澤東教過英語,持續了半年。毛澤東還為警衛和身邊工作人員辦了一所業餘學校,並親自擔任老師,還與他們一起學過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