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西北漢簡一百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00:09:06  


 
  古代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經典是用梵文寫在貝葉上的。貝葉是一種叫貝多羅樹的樹葉。這種樹屬棕櫚科喬木,盛產於印度、緬甸、錫蘭、馬來群島及熱帶非洲。樹葉呈扇狀,葉面平滑堅實,可書寫經文。人稱貝葉或貝多羅葉。《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就有(恭建那補羅國)“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的記載。用貝葉書寫的佛經在我國和世界各大寺廟和圖書館都不難見到。

  總之,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主要形態,而文字的載體則各民族各地區因時而宜因地而宜。華夏族選擇了竹木簡牘,它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西北簡牘的發現以1949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在前一階段,開始是在清政府風雨飄搖、國勢衰微的情況下,外國考察家、探險家一批批湧入西北,對大量千年古跡瘋狂盜挖,所獲文物陸續成了西方列強博物館的藏品。最早的樓蘭、尼雅魏晉文書和敦煌漢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與世人見面的。後來是在“五四”以後中國知識界已經覺醒的情況下,由中國學術團體同瑞典斯文赫定共同組織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從1927—1935年歷時八年進行了科學考察,著名的居延漢簡就是在這次考察中發現的。

  1900—1901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受英國政府派遣進行了第一次中亞考察,在新疆尼雅遺址掘獲魏晉漢文木簡40餘枚和佉盧文木簡524枚,法國學者沙畹受斯坦因委托對此進行研究,先發表在1905的《亞洲人雜誌》上,後又正式刊於1907年出版的《丹丹烏里克、尼雅與安迪爾發現的漢文文書》一書中。斯坦因將之附於同年出版的《古代和闐考》一書之後。

  1901年3月,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樓蘭掘獲120多枚漢文木簡和36張紙文書以及大量佉盧文木簡。他將這批出土文獻委托德國人卡爾.希姆萊進行研究,希姆萊去世後,又轉交另一位德國漢學家奧古斯特.孔好古。1920年,孔好古在斯德哥爾摩出版了《斯文赫定在樓蘭發現的漢文寫本及零星物品》,公布了這批文獻。斯文赫定自己撰寫的《我的探險生涯》也記述了樓蘭簡的發現發掘過程。

  1906 年4 月27 日到1909 年1 月,斯坦因完成了第二次中亞考察。他在新疆重新發掘了拉瓦克窣堵波、尼雅、米蘭和樓蘭遺址,並於1907年3月22日到5月21日,考察了敦煌附近的長城烽燧,掘獲了大量漢簡,經沙畹整理釋讀後於1913年在牛津出版了《斯坦因在東土耳其斯坦考察所獲漢文文書》,公布了708枚漢簡的釋文和圖版。2004年7月,英國大英圖書館和倫敦大學聯合召開了“斯坦因未刊敦煌漢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了《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公布了斯坦因第二次中亞考察時所獲敦煌漢簡未曾刊布的2300餘枚,可見斯坦因第二次中亞考察時在敦煌掘獲的漢簡總數在3000餘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