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西北漢簡一百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00:09:06  


 
  敦煌漢簡敦煌簡主要包括馬圈灣漢簡和其他地點零星出土的散簡。馬圈灣漢簡出土於1979年10月,其地點在敦煌市西北95千米的漢塞烽隧遺址。所出1217枚漢簡中,最早紀年為元康元年(前65年),最晚為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1年)。這批簡中關於出入玉門關的資料為探索玉門關的確切位置提供了新證據;王莽用兵西域的記錄對研究新莽政權與西域關係具有重要價值。敦煌漢簡除馬圈灣漢簡以外,還包括其他若干處零星采集和出土的300多枚。出土地點分別是後坑墩、小方盤城及其南面烽隧、鹽池墩、大坡墩、臭墩子墩、小月牙泉東墩、酥油土、清水溝等等。還有玉門花海出土的91枚簡,因收入《敦煌漢簡》一書,習慣上也包括在敦煌漢簡中。

  懸泉漢簡懸泉簡是1990—1992年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的。該遺址共出木簡35000多枚,有字簡23000多枚,已經整理編號者18000餘枚。出土地點在敦煌市以東64千米的一處漢晉郵驛遺址。由於數量多,且集中於一個地點,簡牘內容又多為郵驛資料和中西交通方面的記載,與純乎烽隧障塞出土者有所不同,所以習慣上稱之為“懸泉漢簡”。懸泉漢簡就其數量、內容和發掘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而言,都可推許為近百年西北簡牘出土之最。簡上最早紀年是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最晚為東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主要反映這218年及其前後的有關史實。整體內容以中亞西域、郵驛交通、民族關係、絲綢之路、河西地區的歷史地理和經濟發展為其特色。

  甘穀漢簡1971年12月發現於甘肅甘穀縣渭陽鄉劉家屲的一座漢墓中,只有23枚。這裡是隴中黃土高原,不同於河西走廊的沙漠戈壁,所以將其名之為甘穀漢簡。簡文內容是東漢桓帝延熹二年一份優禮宗室的詔書,對研究東漢中後期貴族與豪強之間的矛盾有重要價值。

  永昌水泉子漢簡2008年8月在河西走廊的永昌水泉子漢墓中出土木簡600多枚,內容主要是《倉頡篇》。其中的章法和句讀與過去發現的同類識字教材多有不同,為研究《倉頡篇》的內容、流傳和版本提供了新資料。

  青海上孫家寨漢簡1977年出土於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115號漢墓,共出漢簡240多枚。內容主要是兵書、軍法、軍令類的摘抄和匯編,時代在西漢武、昭、宣時期,是繼山東銀雀山漢簡之後的又一次軍事文獻的重要發現。

  西安漢簡1980年4月出土於西安未央宮前殿遺址。共出殘簡115枚,內容主要是醫方和病歷,還雜有祥瑞的記載。同墓出土王莽時期的貨幣,漢簡的時代當在西漢末年或新莽時期。

  1949年以後的60年中,西北簡牘除上述8處集中發現外,還有一些零星的發現。比如新疆文博部門和日本學者聯合考察樓蘭、尼雅時就有少量漢簡發現;近年來河西各市、縣在文物普查時,也采獲過少量漢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