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鈞湞 |
為什麼馬來西亞能
為甚麼南台灣不能
每年惠普科技會在亞太地區,選擇一個城市招開專業顧問的技術策略會議,2011年是選擇馬來西亞舉辦這個會議,當我在馬來西亞參與會議時,聽到馬來西亞政府為了要吸引外商投資、提升就業率,開出來優渥的招商條件,是國外前十大或前一百大的科技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國有地設置廠房或辦事處,便可以享有免租金的優惠,但該外商公司必須提供當地固定額度的就業機會。因此惠普公司便在馬來西亞設立亞太地區行政總部,更提供約6,000個工作職缺。也由於惠普科技是外商行政體系,因此許多文件及溝通方式,都必須仰賴英文,所以自然也提升馬來西亞當地的教育水準及語言能力,尤其是語言溝通能力的提昇,更是讓當地擁有成為國際都市的關鍵,使得週邊地區也開始國際化,演變為印度人、新加坡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澳洲人等多色人種的聚集地,而每年這些外商公司到馬來西亞開會及旅遊,更是一併帶動當地的住宿、觀光效益,也讓整體效益更是龐大。
我個人想表達的是,為甚麼南台灣沒辦法這樣做?我到台灣惠普任職之前,是在台灣最大的資訊代工公司鴻海精密任職,其實在高雄軟體園區,政府跟鴻海簽約的每個月租金是數十萬台幣,個人認為如果政府也願意仿效馬來西亞,高雄軟體園區租金免費,相信郭台銘董事長應該會馬上投入資金與資源,建造龐大的研發辦公室或生產線廠房(2011年的新聞稿表示,鴻海精密在三年內要招募6,000位工程師),但是鴻海精密並沒有如新聞稿,招募數量如此龐大的工程師職缺,主要因素除了租金昂貴外,應該也包括不看好南台灣的產業發展,沒有立即吸引鴻海精密投資的誘因。
我個人認為,即使我們不見得要去拜託或吸引國外科技大廠,來南台灣設立據點,我們政府也應該學習馬來西亞政府的用心與策略,畢竟南台灣的公共國有地還很多,如果政府願意提供土地,讓外資企業到南台灣進駐,並且免費使用該土地,套用與馬來西亞政府相同的條件下,不但可以提供南台灣許多就業機會與工作職缺,更可以創造許多教育訓練機會(外資企業本身提供及當地技術進修單位)。這對整個南台灣,至少在資訊產業的專業技能,將比外資企業進駐前提昇更快,因為受雇於外資企業的員工,可以直接學習吸收到國外的最新專業技術,而並非大專院校所授予的基本技術(以資訊產業來說,普遍翻譯成繁體中文的技術文件,通常已經落後半年至一年),畢竟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產品生命週期短暫,若南台灣能有任何成長機會,都應該要積極爭取與把握。
期望南台灣政府儘快能有所動作,若真能夠吸引國際科技廠商進駐南台灣,建立這種需要龐大職缺的辦事處或研發單位,對南台灣來說,確實是非常利多,因為這會創造連帶效應,例如供應這些工作人員的服務業商機。而現在越南也觀察到馬來西亞這個政策,所帶來的效應,便也開始以類似的方式,吸引國際科技廠商,比如GOOGLE或DELL等企業,至越南設立Call Center的客戶服務總部,越南政府讓原本設立於中國大陸,可能需要一至二萬名員工的客戶服務辦事處,逐漸移轉到越南設立。
從先前的論點探討,假設這些職缺可以改設立於南台灣,那麼工作職缺及發展機會就變多,相信有很多人都願意返回南台灣,對南台灣的學校、觀光或其他產業,絕對會有龐大連鎖反應,而且是可以立即感受得到的。因為我始終認為南台灣的人才、南台灣的環境、南台灣的種種條件,都遠比馬來西亞、越南,甚至比新加坡,都還要有優勢。
蕭漢俊:農業是一個基本民生產業
今天的主題是南台灣如何開創經濟發展新格局。南台灣就是濁水溪以南,大概是從云林、嘉義一直到屏東,甚至到澎湖,這幾個地方。剛才林董事長說都是綠色執政的地方。其實國民黨執政也好,民進黨執政也好,我總感覺到,這兩個大黨對農業都不是太重視,因為農業的產值非常低,只占台灣GDP的1%左右。所以一般人不會把這么小的東西放在眼里,尤其是執政者。
但我們這些從事農業工作的人,感覺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基本的民生產業。我們不能把農業產值簡單地跟一般的工業產業比較,農業涉及到人民的生存問題。換個角度講,台灣可以不要農業,吃的東西全部從臨近的亞洲國家進口,但這不是一個對國家很安全的思維模式。台灣的執政者,對農業是不夠重視的,就以用水來說,民生用水是第一優先,接下來,站在我們的立場,我覺得農業用水應該第二優先,但台灣不是,工業用水列為第二優先,農業用水是第三優先。台灣的一些農業政策,比如說休耕的政策的,也可能是這樣子搞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