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在印度洋沿岸20多個國家的70多個港口建立後勤支援體系,則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
“整個印度洋上已經有380多家世界各國的安保企業,資源已經被瓜分掉了。”殷衛宏舉例說,從碼頭到錨地,安保人員必須乘坐交通艇來往,而在緊急情況下就怕“沒船可用”。
對於任何一家安保公司來說,都不太可能全靠購買來維持這個必需環節,“可所有的交通艇,都被人家預先租完了”。
與之類似,安保公司看好的辦公、儲存、住房條件幾乎都差不多,還包括醫療、餐飲、裝備等等後勤服務,都是被爭搶的有限資源。
殷衛宏在這20多個國家走了兩遍,一家一家談定合作。
除了資金,他說,這還要依靠老一輩中國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遺產。
在索馬里,當地司機曾經突然告訴殷衛宏,“有一些我們也想見的人,要見我們。”
那是一個不知何時由中國援建的自來水廠,有4名老工人看守,見到中國人,這些老工人哭了,拉著他們到車間裡參觀。
殷衛宏看到,即使被拆除下來的機器都被很好地保養著,“摸上去還都有油”。機器的銘牌上,綠底紅字清晰刻著“重慶機械廠”。
“他們說,整個城市就是靠著這家水廠才能喝到乾淨水,連門口的公路都是中國人修的。” 殷衛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通過過去的援助,非洲的軍界要員也都相信中國人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