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負面資產效應即刻從天而降:內部消費和投資雙雙下滑,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失業率急升三倍以上,通貨收縮持續了68個月之久,財政更是連年赤字。更不幸的是,由於許多人丟掉飯碗,湧現出大批個人破產案例,高峰期時每月有數千人到法院排隊申請破產;由於一些女生對下嫁給負資產階級心有不甘,連帶許多人婚姻都受到影響。正應了詩人李清照的名句:“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香港面對嚴重困難的時刻,中央政府推出CEPA(大陸與香港為打破貿易壁壘簽署的《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自由行,對恢復經濟信心至關重要。加上國家入世後進出口大幅攀升,帶動香港經濟走出谷底,樓價逐漸企穩並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迄今正好也有13個年頭。其中2004-2005年為恢復期,樓價年均上漲超過兩成;2006-2009年為穩定期,期間雖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樓價仍每年上升7%。2010年後隨著經濟逐步恢復,投資資金加快入市,帶動樓價加快攀升,至去年9月到達新頂點,與2009年金融海嘯低位相比,樓價勁升近兩倍,比九七高峰期還高出77%。政府雖然多次出招調控,樓價仍居高難下,最近半年內地炒樓資金南下,樓市亢奮,風險不斷累積,樓價大有衝關破頂之勢,逼使政府不得不出台調控政策,抑制樓價。
2,住宅成為投資品,超出普通人購買力
必須指出,特區政府推出這些政策調控樓市,短期內可以見到一些效果,但始終是僅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這是香港房屋發展模式固有的內在缺陷,影響既深且遠。
這一說法似乎不好理解。在做深入剖白之前,大家不妨先來觀察一個全球華人都十分熟悉、且爭先為之的現象:在香港,不少朋友想多買一、兩套住房作為長線投資,當“收租佬”(房東),靠租房維持生活,希望早早退休“嘆世界”(享受生活)。這本來無可厚非,如果樓價漲幅不超過收入升幅,當然不是問題;但如果樓價漲幅長期大大高於工資升幅,就會出現極端不平等現象:收租佬的財富不斷膨脹,長期租房者不僅淪為無產階級,可能還要一輩子為收租佬打工,甚至連為房東打工也不可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