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樓價衍生經濟問題,勢必影響社會穩定
從經濟層面看,香港以高樓價為重心的經濟結構衍生的問題,早已浮出台面,近年來不斷趨於激化,突出表現在經濟結構出現三化現象,即泡沫化、空心化和劣質化。具體來看:
其一,經濟結構泡沫化是核心問題,具體表現在地產炒作凌駕於正常生產活動之上,地產收益遠高於生產收入,資產泡沫遊戲成為最受睛睞的經濟活動;地產泡沫帶動通脹急升驟降,成為決定香港經濟總量增長的關鍵因素,如1988-1997年香港名義GDP總量勁升兩倍,人均GDP由1萬美元猛增至2.7萬美元,其中有2/3是由通脹帶來的。地產泡沫帶動租金急升,使企業經營成本大增,導致經營環境惡化,也阻止外部競爭者進入。經濟泡沫化並非香港獨有,但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波動幅度之大,則是舉世罕見的。
其二,經濟結構空心化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把工業轉移出去,本地則樂於依照“前店後廠”分工模式發展支援服務,沒能積極打造品牌和運用科技創新推動轉型。由於資本熱衷於追逐資產收益以及缺少科技及產業政策,導致在歐美和其他三小龍蓬勃發展的資訊科技等新興產業,在香港難以立足。高度依賴服務業的結果,是經濟結構存在極大脆弱性。
其三,經濟結構劣質化是香港經濟未能跟隨世界潮流轉向知識經濟的惡果,一方面表現在傳統優勢產業未能轉型升級,增值能力不斷下降,另一方面表現在近些年來發展較快的產業,大多數是低增值產業,如旅遊業,無形中降低了整體經濟素質。本世紀以來香港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僅提升2.5%,遠低於八、九十年的水準,就是經濟劣質化的綜合反映。
經濟泡沫化、空心化和劣質化產生了一系列不良後果,除了加據經濟循環波動、拖慢經濟增長、帶來高通脹以及收入差距擴大和貧困不斷蔓延外,還造成就業結構低質化和不穩定。目前香港所謂的全民就業,是建立在高樓價基礎上的,一旦樓價出現大調整,全民就業狀態就會被打破,反過來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
總而言之,此次特區政府重拳調控樓市,朝著正確道路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從根本上看,要解決香港早已固化的房地產滯脹模式,需要有一整套以提升房地產生產效率為中心、以改善居住條件為目標、同時又能促進經濟增長和財富公平分配的長遠房屋發展策略,關鍵是要在保護居住權上狠下功夫,使香港真正成為一個市民安居樂業和體現公平正義的好地方。
(作者系瞭望智庫特約宏觀觀察員王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