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春新:住宅變投資品 香港樓市給內地的警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14 15:58:34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筆者發明一個新概念,叫做“安居負擔指數” (即樓價漲幅與收入升幅之比),用於衡量一個社會的購房負擔能力和居住條件。當指數小於1時,民眾可以買到更大更好的住房,居住水平可以不斷提升;相反,當指數大於1時,說明樓價上漲速度快於收入升幅,一般民眾只能買到更小更差的住房,甚至乾脆就買不起房,居住條件必然下降。前者是歐美常見的正常情況,後者則是香港面對的天大難題。

  由此可見,關鍵的問題不是大家能否買房當房東,而是要看安居負擔指數的變動特點和長期走勢。而枯燥數字的背後,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房地產發展模式。因為從國際經驗看,引領這一指數的核心力量,正好是受政策取向、價值觀和利益支配的房地產發展模式。 

  香港房地產模式剛好是滋生如上所述的不平等現象的溫床。經過多年的不斷演進,現已成為利益嚴重分化、牽一發而動全身、單靠市場手段已無法根治的結構性難題,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便由此而生。

  具體而言,從供應方式和價值取向看,全球房屋發展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歐美的完全市場模式,土地和房屋供應均由市場主導,政府通過稅收進行調節,樓價漲幅長期低於收入升幅,帶動民眾居住條件不斷改善。

  二是新加坡的政府供應模式,土地供應由政府控制,超過八成房屋由政府提供,政策重心是確保居住需要,投資需求限制在小範圍之內。

  三是香港的投資/投機主導模式,政府主要控制土地供應,房屋供應由市場自由調節,房地產發展重投資價值而輕居住需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