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貿區,服務業開放也並不是特別充分,搞自由貿易港,要更充分了。否則跟國外對接,沒有相關服務業做支撐。”白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自貿區是在保稅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很多領域還是按國內規則辦,“自由貿易港,需要更加開放,如果按我們的規矩,外國人不來了,或者自由港的含金量會打折。”
他建議,離岸貿易、離岸金融都要跟上。
“如果不發展離岸貿易,在原來保稅基礎上,幹不幹自由港都無所謂。發展離岸貿易,就得有離岸金融。”白明說,上海自貿區雖然也搞了自由貿易賬戶,但不是基於離岸交易的自由貿易賬戶,是一般的進出口貿易方面的自由貿易賬戶,按照現行的外匯管理條例,還是要進行嚴格審批。而在自由港內,按國際慣例,支付應該立刻兌現,可按現有的監管措施,還是做不到。“但在自由貿易港,劃出一塊地方,可以更加自由。”
服務貿易在“境內關外”模式下,也會更加便利。趙楠以船舶維修業務為例,為了控制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傳統模式下,從事國際業務的船舶零配件需要維修,有的零配件需要進口、報關出口,再裝上船。有些甚至要求同船換裝,比如某個零配件從一條船上卸下來,維修好,還要裝回到這個船上。但如果自由港模式下,就可以改變現在的監管模式和手續流程。“很多離岸服務是否可以開展,在稅收上是否可以對接國際離岸業務的稅收方式,這些都要逐步去探索。”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設立自由貿易港,發展本地貿易、轉口貿易並不是最終目標,離岸貿易、離岸金融才是自由貿易港最終探索的方向。
“離岸貿易本身僅僅是一個抓手,要創造流動帶來的附加值,要提供更多離岸的服務貿易和金融,包括稅收的輔助。”陳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未來離岸業務,還要對跨國企業總部做離岸式管理,“這類企業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為離岸貿易提供運輸的國際航運公司,還有一類是作為第三方為市場資金調配便利化的跨國公司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