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波看來,傳統的在岸貿易和在岸金融已經很難“挖潛”,現在最需要的是貿易形態和貿易模式的創新,“沒有自由港之前,離岸貿易已經開始試點了,但規模還不大。建設自由港,需要離岸貿易的大發展,和期貨貿易的模式探索,以及背後要有相關制度、服務和自由化的提升。”
需要更大改革自主權
在方案未定之前,上海如何對標,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在2017年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解釋,全球較為成功的自由貿易港區,都有為其量身定制的特殊政策。上海自由貿易港區既要參照國際通行的慣例,同時要研究國際投資貿易發展的最新趨勢,還要研究經濟全球化最新的趨勢,並且要和中國實際相結合。
“中國實際是什麼?我們貿易種類特別多,貿易量特別大。如浦東機場全球貨運量第三,洋山深水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研究自由貿易港區的運行和管理的體制機制問題。”
“自由港,有狹義,也有廣義的自由港。”趙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香港是港城式自由港,自由不僅局限在海關,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人員可以高效流動。新加坡和香港又有所區別,僅在港區實施自由港制度。“如果是港城式的模式,在金融制度上,在人員流動上,在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上,要更加開放。”
不過,在目前的規劃下,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內地模式的自由港,範圍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