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蘇進強:“和平協議”不能逃避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0:30:10  


 
  因此,綜合考慮兩岸關係發展現實狀況,仍然要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求同存異、良性互動、相向而行,吾人主張在解決政治分歧問題時要更發揮耐心,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在目前兩岸雙方正式的政治會談時機還未成熟的情況下,兩岸當局應鼓勵民間開始對話,例如:舉辦民間性質的兩岸和平論壇,民間軍演相互參訪、兩岸智庫、學者和有代表性的人士探索解決兩岸政治關係、軍事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而民間具有專業、公信力的學者、專家、智庫或NGO(NPO)在此議題上的辯論、共同研究,將較政府部門靈活、寬闊,一旦形成較大共識,也可藉由兩岸民間人士的機製作為未來政治互信、軍事互信具體規擘的平台,但此平台需獲兩岸政府適度的授權與信任,非取代兩岸政府的功能,與時俱進時機成熟後,型塑成為正式的互信機制,民間力量則可進而為監督、仲裁的功能性角色

  五、兩岸應以同理心、尊重、包容、欣賞、分享,共創雙贏

  最後,吾人以為,台海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人民最大之共識與互利共榮的公約數。為了長遠的和平穩定,以及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已然成為其中最重要的“槓桿”;然而,此一課題尚須兩岸共謀共識,而非單方面主導或一廂情願,具體而言,在大小、強弱立判的態勢下,若要台灣人民對大陸建立更具體的信任與信心,尤需中國大陸當局以泱泱氣度及高度智慧,主動採取具體行動化解台灣戰爭與敵對的疑慮,才能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具體內涵。

  其次,經濟貿易的讓利,固然為台灣所需,但若只及於此,即便再多的讓利,也可能因不放棄對台武力威脅的論調,而前功盡棄。再者,若兩岸領導人,對兩岸關係的前景,未能有開明前瞻的視野、務實穩健的治理,將難以得到人民的信任,若然,則“和平”不僅將淪為口號、任何“互信”的措施也將只是見樹不見林的形式主義。

  另一方面,台灣的民主固有諸多弊病尚值檢討,但“民主”乃台灣“必要之惡”,因而筆者以為,大陸可以更宏觀、開闊的心胸,看待、乃至接受台灣的民主運作。坦言之,“中華民國”的體制已然成為不分政黨、藍綠共同的價值與運作平台,也是所有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故而,即便台灣再次政黨輪替,對台灣人民而言,絕非國體、國號的改變,而是執政者的更迭而已,而這必然也會成為“民主台灣”的常態。大陸實應以平常心相待,如此才能“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非只將兩岸關係的成敗與否委之於特定政黨或政客。總言之,要建立兩岸軍事互信,必須在台海和平穩定的前提與大環境下,以台灣人民為主體,依照民主運作的規範循序漸進;如此,互信必能更為深耕厚植,軍事互信乃至和平協議,也才能水到渠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