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專訪莫言:想當作家只是為了不挨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5 09:51:24  


 
  家在“高密東北鄉”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 許陳靜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同時,也幾乎一夜之間把中國的鄉土文學推上了世界文壇之巔。

  “鄉土文學哪裡尋?山東高密東北鄉。”這是山東高密人最感自豪的一句口頭禪。“高密東北鄉”就是莫言的家鄉。

  反覆出現在莫言作品裡的“高密東北鄉”,不僅是莫言筆下絕大多數故事發生的舞台,也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一個符號。幾年前,一批文學青年曾結伴 游覽高密,只為親身感受莫言筆下的風物人情。看到一些和小說裡相符的場景,他們會激動不已:“這是當年《紅高粱》裡的那塊地,這是《豐乳肥臀》裡提到的, 這是《蛙》裡寫過的……”

  高密這片典型的中國北方鄉土,滋養了莫言兩個生命:自然的和文學的。

  想當作家,只是為了不挨餓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縣(現高密市)大欄鄉平安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原名管謨業。據當地的老人說,兩歲時莫言曾不小心掉進茅坑裡,差點沒被 溺死,哥哥把他撈出來衝洗了好半天才弄乾淨。鄉親們都說他“是個命大的孩子”。童年時,因趕上三年自然災害,莫言幾乎瘦成一根豆芽,一顆大腦袋更加顯得突 兀。為了填肚子,野草、樹皮,他什麼都吃,甚至連煤塊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裡的小學拉來了一車亮晶晶的煤塊,莫言和小夥伴一擁而上,每人搶起一塊 煤,咯嘣咯嘣啃起來,覺得那煤塊越嚼越香,還說“味道好極了”。

  儘管家裡窮,父母還是把莫言送到家鄉的小學去讀書。“文革”開始後,因他的家庭成分是“中農”,被列入“出身不好的一類人”。後來,又因“他和 老師之間鬧了些不愉快,便失去了上中學的資格”,不得不回家務農。據莫言後來回憶,“15歲以前都半光著屁股,參加一些不應該是孩子參加的勞動”。本來,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最喜歡說話、饒舌的時候,但莫言卻“開始經受農村勞作的孤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學會了“自言自語”,大家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嘟噥些 啥。這讓父母和工友們一度很擔心,都覺得他“有毛病”。後來,他給自己取的筆名為“莫言”,就是提醒自己少說話。 

  也不知從哪一年起,莫言萌生了寫作的念頭。他的初衷很簡單,聽說寫書有稿費,就能吃飽肚子。於是他開始在破舊的煤油燈下看書寫字。

  那個年代,當兵是男孩子的最高理想。經過4次報名,1976年,莫言終於如願參了軍。在站崗放哨時,雖然莫言保持著挺拔筆直的身姿,但腦子裡想 的卻全是寫小說的事。3年後,莫言在一家地方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叫《春夜雨霏霏》的文章,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在部隊裡,莫言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 員、教員、幹事等職。1983年,已是正排職教員的莫言,被調到北京的部隊。在這裡,他有機會認識了很多作家。他的作品《民間音樂》,曾得到著名作家孫犁 的賞識。不久,莫言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並開始了專業的文學創作之路。在小說《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高密東北鄉”這個象徵家鄉的地名, 從此也成為他的專用地理名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