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9月9日,北平反蔣派決議組織國民政府,推閻錫山為政府主席。前排左四為閻錫山,左五為汪精衛。 |
1915年(32歲)袁世凱陰謀稱帝,閻錫山首先向籌安會提供經費銀幣二萬元,接著又連電勸進,把辛亥革命貶低為“新舊弟嬗時代之權宜手續”,認為“以中國之情決不宜沿用共和制度”,“非厲行軍國主義不足以圖強,欲厲行軍國主義非先走君主立憲” 不可,要求“廢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憲政”,並懇求袁“以大有為之才,乘大有為之勢,毅然以救國救民自任,無所用其謙讓”,而登基稱帝。袁閱後喜不自勝,批複“頗有見地”。袁稱帝後,於12月21日封閻為一等候。
袁世凱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蔡鍔、唐繼堯等在雲南成立護國軍,發布討袁檄文,向北京進軍之時,閻錫山仍站在袁世凱一邊,致電北京國務院,聲稱“滇黔等省竟以少數地方二三首領擅立政府,私舉總統,實屬破壞大局,不顧國家”。當袁就護國軍反對帝制徵詢各地大員意見時,閻指斥唐繼堯等為“不忠不義不仁不智”之徒,懇請皇帝“褫革唐繼堯、任可澄、蔡鍔等官職榮典,宣示罪狀”。1916年3月,當袁被迫撤銷帝制後,閻猶通電要求滇黔諸君“痛加悛悔”,否則他將把護國軍將領“視為公敵,與眾共棄,願效前驅,以伸撻伐”。
閻錫山擁戴袁世凱稱帝,可謂不遺餘力。後來他竟然說,這乃是根據孫中山的指示,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採取的措施。
韜光養晦保境安民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的統治局面並未改變,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閻又依附於段,在重大問題上惟段之馬首是瞻。
1916年7月(33歲),閻改任山西督軍,一面排擠打擊異己,使省長孫發緒和沈銘昌難以處事,相繼離職;一面賄請內務總長湯化龍為其說項,又稱段為師,遂得於1917年9月兼任省長。從此,山西的軍政大權集於閻之一身。他響應段祺瑞馬誓師,曾出兵反對張勛複辟。段重新執政後,拒絕恢復被袁廢棄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就任陸海軍大元帥,下令討伐段祺瑞。閻卻站在段的一邊,電促馮國璋等抗擊護法軍,並派晉軍第一混成旅長商震率部赴湘參戰,結果全軍覆沒。
擁袁稱帝與反對護法的相繼失敗,迫使閻錫山接受教訓,奉行 “三不二要主義”,即“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後來他概括為“保境安民”,要求“與鄰省聯絡,使能不為我患,或竟鄰疆樂與合作,進而為我用,代我禦侮”。至1924年(41歲),他多次拒絕參加軍閥混戰,使山西維持了數年的和平與安定。
對內,閻以興利除弊為施政大要,於1917年10月發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處”,推行水利、蠶桑、植樹與禁煙、天足、剪發(男人剪辮子),後來又增加種棉、造林、畜牧,合稱“六政三事”。
1918年4月(35歲)以後,閻又推行積極發揮民眾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發展民德、民智和民財。閻認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他改編村制,以5戶為鄰設鄰長,25戶為閭設閭長,村設村長,代行警察職務,加強行政管理;頒布《人民須知》和《家庭須知》,宣揚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內容的封建倫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頒布《村禁約》,設立村公所、息訟會、監察會、人民會議等機構,對販賣和吸食毒品、窩娼、聚賭、偷盜、鬥毆、游手好閑、忤逆不孝等壞人進行感化教育和處罰;成立“保衛團”對青壯年進行軍事訓練。山西暫時出現了社會比較安定、生產有所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山西曾獲得了“模範省”的稱號。
閻錫山表面上韜光養晦,暗中卻在擴軍備戰。他修建了可以大量製造步槍、機槍、大炮和彈藥的兵工廠,又把軍隊由民國初年的4個旅擴編為17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