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87億多元建成的甘肅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是連接我國東、中、西部的骨幹道路——連霍(連雲港至霍爾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條路通車約半年就出現坑槽、裂縫、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鏟除重鋪。於是,這條被稱為“暢通甘肅東大門的發展之路、希望之路”的高速公路,順理成章地被當地百姓斥為“豆腐渣工程”。
幸虧是通車僅僅半年時間就原形畢露,要是天定高速公路再“堅強”一點,撐個一年兩年才顯病態,當地官方完全可能亮出另外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為其過於反常的速朽找到說辭。比如,百年不遇的地質災害使然,嚴重的超載運輸碾壓使然等等。而通車時間實在太短,這些理由顯然難以服眾。如何向公眾交代,大抵是讓這條路的建設管理部門官員撓頭的事。雖然我們不能排除,某些官員在面對輿論危機時往往具有超常的應對“智慧”。
一般情況下,就算達不到年限標準,但僅使用半年時間就現出“豆腐渣”原形,不能不讓公眾生疑。天定高速公路項目辦常務副主任張志勇辯稱,這與偷工減料無關,可能是鋪路時有少量的水滲入引起;至於沉降問題,則與地質構成有關。那麼,相關部門對施工隊伍的資質審查是否嚴格,有無轉包現象?在施工的各個環節有沒有實施有效監督?在道路建設的前期,設計圖出來後,有無會審圖紙,各種材料的室內試驗數據如何?如果沒有達到相應的強度,是否要調整方案?鋪路時為何沒採取防水滲措施?沉降問題難道不是公路設計和施工之初就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這自然給人以“狡辯”多於解釋的印象,和許多“短命工程”成為焦點一樣,相關部門很不明智地選擇了答非所問、欲語還休、大打太極甚至“栽贓嫁禍”於地質條件等。被逼急了,才極不情願冒出一句“如果從招投標開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做好,一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從表面上看,這種回應的態度是認真的,用詞是專業的,但這些意圖封死問責途徑的回應方式因缺乏誠意,不僅難以平息輿論,反而容易“激怒”公眾。張志勇副主任信誓旦旦稱沒人敢在偷工減料上做文章,其出發點和用意,不外乎是試圖推卸監管責任,封堵公眾的腐敗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