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族群議題裡面,你會觀察到,這個政黨裡面的族群背景,它的政治意涵是什麼?它是本省籍的閩南、客家、原住民還是外省籍等,是不是說在黨的權力核心裡面,掌握了這樣重要的力量,代表性有了,這樣族群才有它的相關力量出來。
在區域議題上,從剛剛國正委員提到的,從彰化到屏東的大輸,表示國民黨已經不是強項了,它是一個少數。至少在中南部,國民黨之勢力已經是居於少數。
從世代議題,我們觀察了服貿議題、課綱議題,從大學到年輕的高中生的教育與思想的世代裡面,跟國民黨目前的主流核心差蠻遠的,當然就有很多不同的內涵會出現。因此,我個人覺得鐘擺沒有擺到底,它的基本盤不會回到45%。
行政立法權可能雙失
我也贊同蘇教授所提行政“內閣”要改組,轉為戰鬥“內閣”的概念,立法的權力核心是什麼?整個短期內的權力結構怎麼做?接下來我要談的是權力結構的問題。
國民黨目前看起來是多核心的權力結構,它有行政權,包括馬團隊、“行政院”,運作不是那麼順暢;立法權以王金平院長為主,可是從服貿議題、太陽花學運等來看,“立法院”的運作效能也不彰。國民黨執政團隊想通過的法案,其實都沒有通過,沒有通過怎麼會有效益呢?所以,國民黨看似掌握立法權,其實是沒有立法權,所以行政權運作不彰,立法權運作效能又不好,加上現在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又不見得是最大、最好的太陽--有人認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很優秀,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但是從吸票的角度來看,又歷經更換“總統”候選人,在短期內要說服選民,之前提名政策是失敗,這次才是最好,在時間壓力下,很難取得選民認同,因此,國民黨整體“總統”提名程序及策略,都是可以被檢討及檢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