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點55分,車輛平穩停靠在朝陽路太平莊公交站。乘務員、文明引導員引導“小書包”們依次實名乘車。車輛在一路歡聲笑語間到達呼家樓中心小學。試點初期大量家長“陪坐”,現在選擇“目送”,放心讓孩子獨立乘車,家長的信任和囑托激勵果長義把車開得更穩更好:“上了您的車,孩子就等於到校了,我們家長相信您!”
通學車——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新事物,解決了困擾雙職工家庭的老問題:“開車太堵,騎車冬天冷夏天熱,坐公交不順道,上學容易遲到!”北京早晚交通流量大,家長工作節奏快,孩子們需要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通學交通工具;校園周邊停車難、堵車煩、秩序亂,久而久之形成了難解的“大城市病”。
瞄准百姓痛點和群眾呼聲,這件“大城小事”成為主題教育北京市委常委會集體調研的課題內容。市領導親自帶隊走學校、聽需求、問意見、踏線路,教委、交通委、交管多部門形成合力,綜合施策。2023年9月,通學車應需而生,讓孩子們“零換乘”“手遞手”快速直達校園。交通委數據顯示,目前已累計開通通學公交線路302條,日均運送學生及家長2.3萬人次。
這是北京市及時回應民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案例。近年來,北京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依托12345熱線,創新開展接訴即辦改革,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基層治理大變革。
走進北京12345市民熱線話務大廳,電話聲、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700多個座席、1700多名工作人員輪流不間斷提供服務,全天候7×24小時快速受理訴求。
“北京12345熱線可以追溯到1987年,最早衹有1部電話機、3個接線員。”北京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熱線電話管理處處長王玥介紹,20世紀80年代,中國數十個大中城市相繼設立市長公開電話,在千禧年前後逐步統一為12345政府熱線。
不怕群眾嗓門大,就怕群眾不說話。“原來有熱線,為什麼大家不願意打?因為打了也沒有下文。”如何讓熱線真正“滾燙”起來,而不是成為擺設?北京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班長劉緩認為,關鍵在於要通過熱線聽得到百姓的心聲,及時對民意做出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