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日本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Murakami)的聚酯玻璃鋼纖維塑像《體液》系列同樣展現了從日本電腦世界中走出來的“後人類”的完美形象。這些俊男靚女有著日本動漫畫人物典型的可愛面孔和性感身體。在自娛自樂的運動中,他們裸露的身體源源不斷地噴發出體液,標誌著幸福的高潮。用這種通俗而又色情的卡通形象,村上隆諷刺了充滿色情意味的消費文化,和“後人類”群體對於消費文化難以自拔的迷戀。馬修?巴尼(MatthewBarney)在“懸絲”(Cremastster,1994-2002)系列裡同樣扮演著他想象的“後人類”形象,其中分不清單性、雙性、後性、半動物、半人身、半機械、半神話的各式各樣的“超身體”圖像,展示了人類穿越時空、打破各種法則束縛的可能性。
然而,融入了最新生物技術的高科技真的能改變社會關係和人性嗎?英國的前衛藝術家群體YBA(年輕的英國藝術家簡稱)們提出了更尖銳的問題。他們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身體殘骸、廢物和器官機能的問題,比如達米安?赫斯特(DamienHirst)巨型的人體解剖像、查普曼(Chapman)兄弟性器官錯位的裸體兒童塑像和以戈雅作品為原型塑造的殘肢斷臂、克裡斯?奧弗利(ChrisOfili)用大象的糞便裝飾的裸露的黑人聖母像、特瑞西?艾敏(TraceyEmin)弄臟的床上的避孕套和帶血的月經棉塞等,他們的作品不僅揭示了商業、文化、宗教、道德等體制對身體的束縛,而且探討了這個看似無所不能的科技社會中死亡和永生的問題。
90年代,馬克.奎恩創作了一系列如同古希臘羅馬的石雕,它們看上去象是博物館裡保存的受損的古典文物,其實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馬克.奎恩(MarkQuinn)用自己冰凍的鮮血創作了自雕像,又用他兒子胎盤和臍帶的血塑造了兒子的頭像,不同於傳統的石雕和油畫,他的作品中含有DNA的成分,保留了生命存在的真實痕記。另外,他還創作了坐落於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的《艾莉森.拉珀爾懷孕像》(AlisonLapperPregnant)。艾莉森.拉珀爾是一位高度殘疾的英國女藝術家。馬克.奎恩以古典的英雄紀念碑的模式塑造了她懷孕的形象,用這種方式挑戰了所謂“英雄”與“完美”的概念,而英雄和完美這種高不可攀的標準本身就有可能是對身體殘疾、乃至其他“不夠完美”、“不夠崇高”的社會邊緣群體的暴力對待。羅恩.穆克(RonMueck)用矽膠塑造了許多超級寫實的擬人雕像,其中有青春期手足無措的男孩、有孤獨的天使、有醜陋的智障人、有酣睡的女人、有展示自己身體的孕婦,《死去的父親》甚至冷靜地展示了死亡本身。羅恩.穆克的作品看上去無比逼真,仿佛是現實生活的鏡像,藝術家只是用縮小或是放大的尺寸才表現出藝術的虛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