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被欺淩的日子早就成為過去,我們應該有一支更加強大的陸軍、空軍與海軍。
海洋利益需要航母
――專訪軍事戰略專家喬良少將
當年以一部《超限戰》引起強烈反響的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喬良少將,近年來將自己的研究焦點轉移到美國的軍事行動與其經濟利益的關係上。“說一個國家的軍事行為是為它的經濟利益服務的,這個觀點並不新奇,但我研究的是,美國的軍事行動是‘怎麼’為國家的經濟利益服務的,它的服務方式、服務路徑是什麼。”從這個視角出發,喬良對航母的理解顯然迥異於大多數人的看法。
作戰與威懾
三聯生活周刊:航母是最近一個很熱的話題,作為一名軍事戰略問題的專家,你怎麼看待航母?
喬良:在我看來,航母正在過時。為什麼這麼說?這和航母擔負的歷史任務有關。在全球還沒有進入到美國“一超獨大”局面、全球化的金融體系還沒有建立的時候,航母是很有優勢的。因為它可以控制全球的物流――全球的經濟活動,只要世界還處在海上貿易和海上物流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幾乎能控制整個世界。拿資源的流動來說,輪船是最好的運輸平台。火車不能越洋,飛機運力不夠,航母則可以控制海上的運輸通道,這時候作為“海上巨無霸”的航母當然最有力量也最有價值。
但是近40年來,美國建立了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全球金融體制,對於資源的控制和財富的轉移,統統可以通過美元交換的方式實現。這時候,控制海洋、控制物流就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因為一切資源和產品,一切財富都以美元計價,誰使用美元的數量最多、次數最多,誰更有花銷美元的能力,誰實際上就有了控制全球的財富和轉移財富的能力,這時候對實物的控制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你控制多少資源和生產多少產品,最終都要變現為美元才能進行交易,所以,這時候美元為王,擁有美元,特別是擁有發行美元權利的國家才是資源和產品的最後擁有者。而這時通過海上物流運送的實物資源和產品,只是財富交換和轉移的一個流程而已,除了運輸方和海盜,誰也不可能從物流中直接獲利。除非有國家和你死磕,要把你的航道堵住根本不讓你過去,這種情況下,誰擁有航母當然能派上用場。但是在過去的40年裡,除了海盜對海上安全有所威脅外,這種情況還沒有發生過。僅有的稍微像樣點兒的海戰就是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之戰”。
當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最大的航母戰鬥群的時候,航母對美國是有意義的,對於中小國家也的確是一種巨大威脅。但對於其他大國來說,航母實際已經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因為航母的攻擊,必須要到中近海來,不能遠於2000公里以上,因為它的飛機飛不了那麼遠――飛機的作戰能力是以其作戰半徑來計算的。比如一架飛機最多能飛3000公里,那麼它的作戰半徑就只有1500公里,因為它還得飛回來。即使算上空中加油,現在大部分戰機也不可能有太長的航程,除了美國的B1、B2遠程轟炸機,從美國本土起飛,經過幾次空中加油可以到達全球任何地方,現有的戰機基本上做不到全球到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