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國1931--悲情成歷史 警示留後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18 10:13:42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蔣介石
 
  十天後出版的《時代》周刊首次報道了此次事件:

  在沈陽城外,有人炸壞在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控制和守備區域里的一座鐵路橋。日本人指控是中國人幹的。中國人堅稱(許多外國觀察家相信他們)是日本軍隊自己炸毀橋梁以挑起事端。誰是肇事者並不重要。日本的反擊迅疾而果斷。日本軍隊從日本控制區出發,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進攻,完全佔領了整座城市。在南次郎將軍(日本陸軍大臣 ──引者注)命令下,日軍沿鐵路進攻,實際佔領了南滿鐵路長達六百九十三英里地帶的所有中國城市。二十四小時內,日本已實際控制所有南滿地區,軍艦也滿載軍隊在中國的山東半島的青島登陸,這里原是德國的租約港口,日本於1914年佔領過,一直控制至1922年,在華盛頓會議之後才歸還中國。(《時代》,1931年9月28日)隨後另一期刊物報道說:現代東方史專家克羅斯(Upton Close)上周經西伯利亞鐵路從北平抵達莫斯科,他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在沈陽的外國人認為日本人的進攻是有預謀的、在未受到挑舋情況下採取的相當堅決的手段,以在各地的中國軍隊中造成恐慌和混亂……日本人靠扶植奴顏卑膝的中國人組成傀儡政權,欲將滿洲和內蒙古殖民化……當我離開時,沈陽幾乎成了一座死城,日本人關閉了銀行和東北大學,大量中國人已經逃離。” (《時代》,1931年10月19日)

  一幅日本佔領圖被簡明地勾畫出來。沈陽被佔領,東北大部被佔領,一切都在幾天內完成。中國又一次的災難開始了。“九一八”,從此也成了一個黑色的歷史符號,鐫刻在中、日關係史上。七十四年過去,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我來到沈陽追尋歷史。首先要找的就是柳條湖。

  當年的北郊現已成了市區的一部分。街道寬闊坦直,驅車幾分鐘就從市中心抵達柳條湖。如今的柳條湖,當年痕跡已無從尋找,但聳立於當年事發地點旁邊的“九一八紀念館”,似一個巨大而沉重的驚嘆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猛烈撞擊。紀念館正面是一個日曆狀的雕塑,日曆翻開,赫然雕刻著“1931,9月小,18,星期五”,永遠告訴著世人這個地點的那個夜晚,一次爆炸把中國的歷史改寫。

  在“九一八紀念館”入口處的廣場上,橫放著一個巨大的呈爆破狀三葉片的水泥碑塊,這是日軍1938年在柳條湖豎立的“爆破地點”紀念碑。鮑威爾的回憶錄曾寫到過,在柳條湖鐵路爆炸發生後不久,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曾把在現場找到的三根炸爛的枕木、一段三到四英尺長的彎曲鐵軌、一塊扭曲的鐵軌夾板,放在他的辦公室里陳列。它們是一次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証,不知後來去向如何。如能找到它們,將之與“爆破地點”紀念碑放在一起,想必更有歷史震撼力。

  我走到鐵路旁,佇立朝北,左邊是鐵軌,右邊是紀念館。透過鐵路柵欄的空隙,日曆雕塑上的“1931”清晰可見。目光從日期移到鐵路上,從沈陽方向而來的鐵路,拐一個大彎,向北方的長春延伸而去。等了好久,沒有火車經過,一時很靜。極目北望,彎曲而去的鐵軌消失在遠處,有一種感覺,仿佛它伸進了遙遠的時空。

  來到柳條湖,其實我還想求解一個疑問。看過一些關於這次爆炸的敘述,有的明確說炸的是柳條湖橋,但有的又說是平路上的鐵軌,或者語焉不詳,隻模糊地說在柳條湖鐵路上發生了爆炸。特別是有幾張歷史老照片的說明與畫面,存在很大差異,讓人難下判斷。我有些奇怪,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中的歷史地點的描述,為何在七十多年後仍沒有一個統一而確切的定論?今日柳條湖鐵路一瞥一張老照片,畫面上是一座鐵路橋,橋梁被炸毀,一列行進中的火車遇到了爆炸,車廂跌落在橋下。圖片說明寫道:“九一八事變”前的柳條湖。(見《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3月28日,總第329期)畫面上的情形,與前面所引《二十世紀中國全紀錄》文字和鮑威爾的回憶完全不同。這張照片的說明顯然有誤。柳條湖一帶並無河流,即便有橋,也不會如畫面所示是有幾個橋墩跨度之長的橋梁。而且,現場爆炸破壞程度很輕微,很快就有火車通過,不可能出現橋梁坍塌、火車跌落情況。一張老照片,注明為“柳條湖爆炸現場”,畫面上一排人在觀看鐵軌,路上確有爆破痕跡,似是現場,但看不到橋。照片上的人是誰,拍於何時,不得而知。不知是否為鮑威爾一行人採訪現場時所拍。

  一張老照片,注明為“日軍炸毀南滿鐵路的地點”,畫面沒有人,一條鐵路在前方往左拐彎遠去。但也看不到橋。(見《二十世紀中國全紀錄》)不過,這張照片上的場景,與我七十幾年後在“九一八紀念館”旁所見的鐵路走向及畫面極為相似,地點應是吻合的。

  還有一張老照片,是日軍當年的“爆破地點”紀念碑照片。畫面上,那塊呈爆破狀的碑體豎立於一個很大的梯形土台上,“爆破地點”四個大字的浮雕在土台正面中央。土台周圍同樣也無橋的影子。(見《三聯生活周刊》總第329期)

  為何沒有橋?或者,即便有“柳條湖橋”,也隻是平路上一個很小的涵洞橋,一眼望去,橋與地面沒有多大差別?我注意到,今日在與“九一八紀念館”緊鄰的鐵路處,有一人行地下通道,其地點似應是當年的爆破地,不知它與所謂“柳條湖橋”有無關係。遇到一位在鐵路旁遛狗的老人,他告訴我,他從小就在這一帶住,沒見過有鐵路橋。他還說,如今,柳條湖朝沈陽方向的那兩座鐵路橋,是前些年修立交橋時深挖公路才有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