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鴻寶浮沉 大盂鼎、大克鼎流傳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0 00:17:00  


 
  原來,就在抗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年,國民黨當局剛剛在蘇州舉辦了一場“吳中文獻文物會展”。展前曾向潘家提出要借“寶鼎”,潘達於明確拒絕,但還是借出了少部分字畫、古籍供展覽之用。

  而這場“吳中文獻文物會展”竟給蘇州文物造成了一場浩劫——它的展品目錄落入了日軍之手,成了日軍有組織、有計劃的掠奪目錄。

  不過,大盂鼎、大克鼎並不在這份目錄中,而且已被潘達於埋藏於地下,倒是不易被搜到。每次有日軍闖入,最令潘達於揪心的是“三間頭”。

  所謂“三間頭”,指的是最深一進院子正房後房檐下隔出的三間小房,只有一扇小門與弄堂相通,非常嚴密。潘達於埋鼎之後,把更多的藏書、書畫、卷軸、銅器等等,搬進“三間頭”,小門關嚴,外面用舊家具堆沒,收拾得隨隨便便。看上去這裡就是一個堆放雜物的牆角,外人根本想不到背後還有三間“暗室”。

  即便這樣,潘家還是有眾多的藏品無處收藏。潘達於就讓姐夫潘博山挑出相對更珍貴的打包,送到鄉下親戚家保存,最後一些實在沒有辦法,只能仍舊鎖在屋中,危急時刻或許還能“丟卒保車”。

  日軍先後來了潘家七次,將未能妥善藏匿的文物搜刮一空。而大盂鼎、大克鼎和藏在“三間頭”中的大量文物,竟然始終未被發現,平安度過了八年抗戰。

  中華燦爛文明鑄就的兩只至尊寶鼎,安然躺在中國的土地中,靜待重現輝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