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三寶,潘有其二”
大克鼎,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該館坐落在繁華的上海市中心,高樓林立的現代建築叢林中,上海博物館古樸莊重的中國古代青銅大鼎造型頗為惹眼。在這座號稱“收藏了中國古代藝術品半壁江山”的博物館中,大克鼎亦是當仁不讓的鎮館之寶。
大盂鼎,原本也是上海博物館藏品。1959年,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開館,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館藏珍品支援。大盂鼎入藏國博至今,同樣也是館藏重器。
而這兩只國寶級曠世文物,在百餘年前居然能夠同歸潘氏一門所有,單這一點,已足令人驚嘆。
蘇州自古就是人才輩出之地,在這座“朱戶千家室,丹楹百處樓”的古城裡,潘氏家族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有所謂“蘇州一座城,潘氏占一半”之說。
潘氏有“富潘”和“貴潘”之分,富潘以經商致富,貴潘因科舉及仕途顯赫而聞名。在清代中晚期的百餘年間,潘家共有35人金榜題名,其中有1名狀元、2名探花,在官場中有4人是正從二品以上的顯貴政客,各地的中下級官吏更是數不勝數。“貴潘”一脈的為官之人,做遍了清廷六部九卿百官(文官)。當時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李鴻章曾為潘家題匾:“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
清鹹豐二年,潘家祖字輩中的潘祖蔭,高中探花,後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
潘祖蔭不但在官場上位極人臣,同時又是當世著名的金石、書畫、古籍版本收藏家,只要聽說有善本圖書、青銅文物,就“傾囊購之,至罄衣物不恤”。潘祖蔭在北京為官期間,居於米市胡同,府中有專藏珍本書籍的“滂喜齋”和專藏青銅器的“攀古樓”,所藏圖書、金石之富冠絕於世。據說,因為對文物有著火眼金睛一般的鑒別力,他在收藏界還有個“潘神眼”的外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