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勇 |
陳勇:香港政治勢力的“攻”與“守”
這一次“保普選、反佔中”大簽名和大遊行凝聚了幾乎所有愛國愛港和建制派的力量,成功與沉默的大多數中間群體一道發聲,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威脅,就是“佔中”。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法治,但法律教授卻自己去破壞法律,並以此為上策。最近,看這位教授的言論,似乎現在佔又不是,不佔又不是,看得出內心非常矛盾。
這一次有超過150萬的香港市民簽名和逾19萬市民遊行“反佔中”。無外患,國恒亡。這次則是“佔中”把整個建制派以及溫和沉默派團結在了一起。
上世紀五十年代,右派在香港搞暴亂,這個可能屬於境外勢力的“攻”。其實看香港歷史,本地極少搞革命,多是搞改革,希望合作妥協去求生存、求發展。再加上67暴動,也就是左派的“攻”之後才有了時任港督麥理浩的福利政策主導,就是懷柔,可以說是“攻守攻守”這樣的輪替。
到了八十年代,回歸之前,變成以國家的“反守為攻”。意思就是,英國人說收回香港的話肯定會帶來災難,鄧小平先生就說不怕,再亂也敢於面對。撒切爾夫人沒辦法,只有如期歸還香港。其實,一些英國人及其追隨者到現在還是幻想如何實現事實上的主權換治權,所以現在有些人還會把英國旗拿出來,有些反對派領袖和議員不肯見中聯辦官員,卻樂於拜見英美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