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也想特別提一下,2002年7月7日,新同盟會聯合了許多學者,成立了“民主團結聯盟”。這個聯盟雖已不再運作,但它在2002年到2004年兩年間努力促成“連宋配”。儘管陳水扁最後還是利用2004年大選前一天的“3.19兩顆子彈”勉強連任,但我們不能凡事以成敗論英雄,該聯盟所做的努力還是應該被記錄下來。另外,統派團體這兩年針對日本進一步侵佔釣魚台,經常前往日本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表達抗議,也曾發動數千人走上街頭呼籲“兩岸聯手保釣”。
回頭來看,統派勢力雖然始終不大,但總能在關鍵的時候,發出關鍵聲音,這一點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
統派間應該:各自茁壯、良性競爭、議題合作
最後,簡單談一下統派內部的結構。從我剛剛介紹的幾個團體看來,每一個團體的成員會支持統一的理由不盡相同。我以為許歷農支持統一是基於民族大義,他認為兩岸中國人本是一家人,中國大陸已和平崛起,兩岸統一將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他也很仔細地觀察了大陸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他認為自從鄧小平先生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已走向他心目中的三民主義。除許老爹外,新同盟會的會員及新黨的黨員基本上都抱持著這種看法。
另外還有一批人,例如中國統一聯盟(特別是早期加入者)、勞動黨、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會員,他們支持統一的理由則不太一樣。由於該些組織有不少會員是19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人及其家屬,他們對於國民黨早期的高壓統治、腐敗無能極為不滿,有不少人因而認同社會主義新中國。這些人自稱會被稱為“左統派”或“統左派”,他們相信“只有兩岸再統一,台灣才是真光復”,唯有國共內戰結束,兩岸統一,台灣才能夠成為公平正義的社會。
由於會員背景及想法的不同,要所有的團體現在就團結一致,化為一股勢力,恐怕有困難。因此,我認為現階段應該要求統派團體健全自己的組織,堅持民主的機制,建立統一的論述,並讓年輕人多出頭,這樣才能壯大統派團體的力量,也才能讓統一運動薪火相傳、長長久久。
建立統一的論述,對統派團體的發展壯大,極為重要。統派團體平時就應該學習台灣史、中國近代史、國際關係及兩岸關係史,有了基本的認識,一旦有事情發生,就不難做出立即的回應。另外,大陸的對台政策始終是一脈相傳,但又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與時俱進的表述,統派在這方面也應有所學習、認識,有助於早日建立統一論述。
綜言之,統派團體之間,應做到三點:一是各自茁壯;二是良性競爭;三是議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