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中國已經開始建造海外基地,比如在吉布提。在美方看來,海外基地一定與軍事硬體有關,而且這樣的行為是試圖挑戰或者想主導地區秩序。中國在吉布提的基地其實更多聚焦於後勤保障設施上,這有些像美國19世紀時在西太平洋的做法,而且他們在那裡建基地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船隻更多出現在那裡,需要儲備燃料等。現在有太多的聲音認為中國這樣做是在挑釁,而不是一種現實的描述。隨著中國的利益走得更遠,在那裡的利益更密集,我們必須預期中國會這麼做。利比亞2011年時爆發內戰,中國領導人當時可能並不知道有3.7萬中國人正在那裡工作,突然間需要撤出。現在中國對此更有警覺和準備,所以去年在也門南部內戰中得以及時撤走在那裡的中國人。我們應該預期中國會在這種事情上做更多。
美國可以選擇是以敵對的方式還是以更多合作的方式來應對中國的行動,一個成功的例子是在紅海和亞丁灣打擊索馬里海盜的國際行動,中國海軍輪替艦隻到那裡駐防,雖然沒有被整合進由北約主導的150特別行動 (CTF-150),但他們起到補充作用,進行著相當有效的配合。以後如果非洲和印度洋等地出現危機影響我們共同利益時,也可採取這種模式。中國可以在區域和全球安全議程中扮演這種補充的角色,而不是與美國衝突的角色。
最後要說的是,美中之間在戰略武器方面存在競爭。中國在量子衛星通訊方面的建設實際上已經超越了美國,這未來可能引起美國的極大不安。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使得中國處於做決定的邊緣,即是否有必要從最小限度的核威懾力轉向反制核威懾力,我們看到這種辯論正在悄悄進行中。在這點上我們必須與中國繼續溝通。與此同時,美國認為俄羅斯違反中程核能力條約 (INF),試射中程巡航導彈,而中國也在部署與美蘇INF條約限制的一樣的導彈。我們現在尋求保護我們在西太平洋的基地,憑藉實力以挑戰來應對挑戰的思維,可能導致美國撤出INF條約。美方內部也在就此進行非常活躍的辯論。如果這個問題在美國大選中提出,美國政治家要處理這個問題會很困難,如何保持美國一直想保持的優勢?如果美國認真對待包容的說法,會有很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能夠以互相威懾的實力共處但又不明說威脅對方。
還有一個問題是,加強美國傳統武器能力的討論價值,隨著五角大樓高層的變化在下降,但這個問題與戰略核能力不可區分,即美國有以非戰略能力,如深度打擊、轟炸機等等,來威脅中國戰略核能力的願望。如果我們不就此進行討論的話,將更可能成為不穩定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