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朱高正:論中華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在這裡要特別強調,如果沒有子貢、孟子跟董仲舒的話,儒家思想還真不能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因為孔子去世之後,弟子們為孔子廬墓三年,當眾位弟子期滿依依不捨互相告別後,子貢又繼續在那裡廬墓三年,子貢對孔子的感情由此可知。而子貢是一個實幹家,他不僅僅是一個精明的商人,而且也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所以子貢在戰國初期享有盛名,絕對不低於子夏,而子夏那時正是戰國初期霸主魏文侯的高參。由於孔子有這麼多傑出弟子,使得孔子的地位自然就高了起來。然後孟子在戰國中期,那時候天下的學術中心就在齊國都城臨淄的稷下學宮。齊國的君王為了減低自己篡位的惡名,而刻意興辦稷下學宮,籠絡天下的文人墨客。因此天下最有才華的人,都齊聚到稷下學宮,最多的時候多達上千人。當時孟子就是在稷下學宮憑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跟諸子百家展開論辯,來弘揚孔子的學說。他抨擊兵家、法家、道家、農家、墨家、陰陽家、名家,藉著跟他們爭鋒,闡發孔子的偉大思想,孟子功不可沒。而稍後的另外一位戰國時代集儒學之大成的荀子,也曾在稷下學宮三次擔任祭酒,也就是壇主。

  秦朝一統天下之後,採用法家思想,始皇帝最崇拜的人就是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而且重用篤信法家的李斯為丞相。很不幸,韓非跟李斯都是荀子的門生,這就讓人家不得不懷疑荀子的儒學是否醇正。由於他太過重視外在的禮,忽略了內心的誠敬,這就使得儒家當缺少內心的誠敬時,就有可能走向法家的歧途。也正因為荀子這樣,也更加凸顯了孟子成為孔子傳人的地位。尤其孟子在《盡心篇》高舉“人性本善”的大旗,又跟荀子的“性惡說”成為尖銳的對比。秦朝奉行法家,國祚只綿延15年,漢朝建立之後,早期雖然採用黃老治術,但從漢武帝建元五年,接受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自此儒學就成為中國歷代的官方主流思想。 

  在太學裡頭,五經博士最多有14個博士官,博士官下面又有博士弟子員。比如說你想學《春秋》的,那就跟職掌《春秋》的三個博士官去學習,而每個博士官都有他們的家法,這個家法就越來越嚴謹,但也越來越偏狹。搞到後來常常為了解釋經文裡面的一個字,動則上千言,最荒唐的甚至高達兩萬言,這就使得經學流於支離破碎。到東漢末年,經學已經很難再維繫人心,這就給在東漢初年傳進來的佛教,大肆擴張的機會;而此時本土的道教也起來跟佛教相抗衡。很不幸,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到隋朝一統天下,這中間大概有400年,歷經三國、西晉、南北朝。最後北朝被北魏所統一,北魏分裂為東、西魏,西魏被宇文泰所篡為北周,東魏被高歡所篡為北齊,北齊被北周所滅,北周又被楊堅所篡為隋朝,然後隋朝滅掉南邊的陳朝,終於在公元589年天下復歸一統。在這400年中間政權更迭,南北道術分裂,尤其佛教幾乎成為南朝或北朝的國教,在這個時候儒家不斷地被邊緣化,奄奄一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