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朱高正:論中華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其次這個“中”,就是無所偏倚,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在《論語》二十篇裡面,最後一篇叫做《堯曰》。《論語》照理說是記載孔子以及孔子跟他的弟子,或弟子之間的對話,怎麼無緣無故會跑出一個堯出來呢?其實,堯要比孔子早個一千六、七百年。北宋兩位程夫子是最早指出《論語》應該是有子與曾子的弟子們編的。為什麼?因為在《論語》裡頭,就只有有子與曾子稱為“子”,從來不曾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為“有若”或是“曾參”。因為是他們兩位的弟子所編的,所以必須稱呼老師為“子”。有若跟曾參都是孔子最傑出的弟子,按照《孔子家語》的記載,孔子死了之後,有一些弟子認為,有若長得有點像孔子,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以對孔子的禮節來侍奉有若。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實是顏淵,但是顏淵早死,後來真正得到孔子真傳的卻是曾子。而曾子把他所學到的也傳給孔子的孫子孔伋,也就是子思。

  所以說在編撰《論語》的時候,我相信子思在裡面肯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個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而《堯曰》篇的第一章,就這麼記載著“‘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什麼意思啊?當初堯要把天下讓給舜的時候,就告訴舜說:“舜啊!現在天命降到你的身上,你現在開始要信守中道,處理任何事情不要有所偏倚,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你要不這樣的話,四海一困窮,上天給你的俸祿就沒有。”後來舜也把這一句話,交代給大禹。這是《論語》最後一篇第一章所記載的,而這些話也記載在《尚書》的《大禹謨》裡頭。按照《尚書.大禹謨》的記載,堯要把天下讓給舜的時候說“允執厥中”四個字,等舜把天下讓給禹的時候,就在“允執厥中”上再加了十二個字,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就是說人心是危疑不定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或是內心慾望的誤導,而那種天理公心卻是大公無私的,這種大公無私的天理公心,卻又那麼樣的微昧不顯,只要你的人心一浮出來,道心就見不到了,所以你要“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也就是你要精而不雜,專一不二,讓道心來駕馭人心,這樣你就能做到信守中道。後來這十六個字就成為十六字心訣或心傳,堯把它傳給舜,舜把它傳給禹,然後湯、文、武、周公到孔子,以至於曾子、子思,這就是“道統”。

  我們講的“道”就是指這個“中道”,就是“允執厥中”這個中道,也就是做任何事,你不要有私意或私欲夾雜其間,凡事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處,這叫“中”。所以中國人不管做什麼事,不走偏鋒,不走極端。自古以來反對趕盡殺絕,甚至還要給人家能夠繼續供奉他們的祖先,讓他的後代能夠不斷繁衍。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夠不斷地繁衍、壯大,就是因為有這種“中”的思想,所以四邊的民族很樂意融入到中華文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