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朱高正:論中華文化自信與新時代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0:33:21


 
  國民政府撤守台灣之際風雨飄搖,1950年6月25號爆發韓戰,第三天6月27日美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這在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等於是給國民黨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但是自此也開啟了台灣成為“中(共)美兩強”軍事對峙的最前線地帶。台灣雖然有心發展經濟,卻一直力不從心,吸引不到外資。這要等到1972年2月28日,尼克森與周恩來在上海衡山賓館簽署了《上海公報》之後, 形勢才得到改變。由於《上海公報》的簽署,“中(共)美兩強”達成了諒解,正因為如此,嗅覺最敏感的猶太商人就先到台灣來投資了,接著日本的資金源源不斷以中(台)、日合資的方式,東南亞的華僑也大量到台灣來投資。此時蔣經國適時推出“十大建設”,擴大內需吸引外資,從而成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讓台灣的人均所得從1971年的403塊美金,而到1993年突破一萬美金,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反觀大陸從1949年之後,由於內亂停止,第一個十年,經濟成長都可以保持在8%左右, 但是從1957年以後政治運動不斷,尤其到1966年爆發了不幸的文化大革命,這一切要到1978年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才能得到撥亂反正。美國這時已經決定在隔年的元旦跟中共正式建交。換句話說,從1949年以來國際局勢,隨著中(共)、美正式建交而發生巨變。這也使得中共對台的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向來是要以武力解放台灣,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就把這個政策調整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就是1979年元旦中共與美國建交那天,中共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的背景。而當時大陸的人均所得還不到100塊美金,而台灣的人均所得已經超過了1500塊美金,台灣同胞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大陸同胞,因此擺在鄧小平面前最嚴肅的課題就是如何發展經濟,而這也正是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政治報告的主題“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就開啟了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新局面。 改革開放這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蹟。在這40年內,中國的人均所得增長了超過100倍, 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增長超過40倍,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增長了200倍。這40年使中國從一窮二白,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可預見的未來,馬上就要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這可說是苦難的中國,這一百七、八十年來,所有仁人志士所期待的已經成為現實。

  只可惜就在大陸以台灣為樣板,急起直追的時候, 台灣卻由於1986年所啟動的民主化被扭曲為本土化,甚至台獨化,致使台灣的經濟從1993年以後,就遲滯不進。而兩岸關係也因為台灣的去中國化,顯得動盪不安。歷史的發展往往是很弔詭的,想當年1966年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時,蔣介石馬上在隔年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而且親自擔任主任委員,並且把孫中山的生日11月12日訂為中華文化復興節。那時大陸正在“破四舊,立四新”, 對傳統文化無情地肆意破壞,其破壞的程度遠超過太平天國。正由於蔣介石的登高一呼,動用公家的資源,資助出版社,影印發行珍藏在國家圖書館以及故宮博物院的善本古籍,然後又有很多的政策來補貼發行經典的今註、今譯,使得當時台灣成為全世界漢學研究的重鎮。可惜由於李登輝的“獨台”思想,緊接著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再加上馬英九的“不統”主張,一路下來,整個台灣社會瀰漫在去中國化的氛圍當中。就在此時大陸興起了國學熱,各地書院林立,到處修復原有的書院。而中共更在此時做出一系列重大的決策來支持弘揚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這就使得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在不知不覺當中,台灣自己放棄而由大陸來接收了。大陸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從改革開放以後,就漸漸鬆綁,尤其從中共十八大之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造訪曲阜,徹底得到除罪化。因此最近6年多來傳統文化的復興,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四書》、《五經》已經全面放進大、中、小學的教材裡頭,甚至連國家公務員考試也把《易經》列入考試項目,在中國共產黨主政之下,傳統文化迎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