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地緣與文明:建立中國對中亞常識性認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9 00:09:01  


 
  3、中亞的俄羅斯化

  18世紀中葉開始,沙俄不斷向中亞地區擴張和侵占,不少部落被先後“合併”進了俄國,希瓦、布哈拉、浩罕三個汗國也被先後征服。原先屬於我國管轄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以及帕米爾的某些地方,在沙俄與清朝政府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後也被沙俄占去。到19 世紀70年代時,沙俄已經征服了整個中亞地區。另外,以印度為基地,英國也介入到在中亞的博弈。

  沙俄為什麼要吞並中亞?過去的研究從沙皇帝國開疆擴土、地緣安全等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甚至認為沙俄有南下印度洋尋找出海口的考慮。但從實際歷史的進程來看,俄國對中亞的興趣主要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俄國是把中亞地區當作自己的殖民地來經營的。這種經營不光是在經濟上獲取利益,而且還在政治、人口和文化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殖民化。

  學者最近指出,單一型經濟生活的地理學特征決定了帝俄的地理擴張方式,這種單一性經濟生活的地理學特征就是俄羅斯族人的生活區域與聯邦財政收入區域是不一致的。如果說早期俄人在西伯利亞的擴張是為了尋找皮毛,那麼,進入近代工業化階段以後,帝俄在中亞的擴張則是主要為了滿足其對原材料及商品市場的需求。在這一點上,帝俄對中亞的殖民與西歐人的海外殖民是相似的。

  中亞的費爾幹納穀地土地肥沃,於1884年移植美國棉花獲得成功,遂使棉花成為這一地區的主要產品,用來滿足俄國和波蘭紡織工業對廉價棉花的需要。為了滿足俄國的需求,當地植棉業的勃興致使農業畸形發展,棉產量增長的同時,糧食產量銳減,糧食從自足變為日益依賴從俄國輸入。植棉業促進了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亞向俄國商品打開大門奠定了基礎。由於無法同西方的商品競爭,俄國就將中亞地區作為一個保護性市場,傾銷穀物、糖、木材、鋼鐵製品和其他制成品。中亞遂成為俄國商品的傾銷市場。後來的中亞穆斯林民族主義者提出了停止種植美國棉花的要求,亦即要擺脫俄羅斯的殖民主義,使中亞從對俄國經濟的依賴中解放出來。

  俄國是典型的大陸型帝國,它的擴張是在陸地上連續進行的,它所征服的土地都與母國相連。按學者的解釋,這一大陸型帝國的特征決定了俄國對所征服之地的殖民化程度之深(將每一塊擴張而來的土地及人民都盡可能地“同化”)。除了經濟方面,帝俄對中亞的殖民化主要表現為大量歐洲移民的湧入以及對本地土地的剝奪和占有。中亞地區地廣人稀,尤其是哈薩克草原、吉爾吉斯和土庫曼斯坦有大量“剩餘土地”,隨著俄國農奴制的廢除,大量無地農民進入中亞,俄國移民人數激增,而本地人受到了排擠。此後,俄國開始有序地對中亞地區進行殖民化,並制定了剝奪當地人土地的計劃和法令。[37]從人口學的觀點看,俄國在中亞的移民已經改變了那裡的民族成份。歐洲血統的民族的總數最終超過了當地任何一個本地民族集團的人數。歐洲人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9年普查),在哈薩克斯坦是65%,在蘇維埃中亞約為2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