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也就是一個文學獎,不需要將它拔到太高的地位,最初,也就是有諾貝爾這樣一個好心人,出一筆錢,想要獎勵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其中就包括文學家。文學獎就是一個標準,使得得獎者成為一個標杆,如此而已。”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陳村覺得,中國人還是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諾貝爾文學獎。
相比暴炒有餘的諾貝爾文學獎,其他國際上知名的文學獎項在中國老百姓中受關注的程度就要可憐得多。要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一年只有1-2名幸運兒有此機會獲此殊榮,和撞大運沒什麼區別,大多數有實力的作家,還得指望一些相對更靠譜的文學獎項壯其聲威,可以說,正是這些“中間代”文學獎的存在,造就諾獎強大的後備軍。
布克獎:英語世界的諾獎
陳村和作家路內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布克獎,陳村說他也只是從報紙上看新聞了解一下動態,而路內則說他有時候也會找來得獎作品一讀,雖然也不是那麼刻意。
布克,也就是booker的英譯,全稱是The Man Booker Prize,又簡稱the Booker。英國最大的現購批發商、英國出版名人馬斯開爾找到企業贊助,於1969年成立的這一獎勵當年度最佳英文小說的文學獎項(但不限英國籍),與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美國普利策獎相媲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重要的獎項。每年頒發一次,與諾貝爾獎一樣,只頒予仍在世的作家,頭獎獎金21000英鎊。
記者查閱了一下歷屆布克獎的獲獎名單,發現此獎項果然星光熠熠名不虛傳。1971年憑借《自由國度》獲獎的奈保爾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74年獲獎的南丁.戈迪默和1980年的威廉.戈爾丁後來同樣晉級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家庭,堪稱英語世界的諾獎。
除了這些加冕諾獎的幸運兒,另外一些作家作品同樣耳熟能詳。拉什迪、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英國病人》、《辛德勒的名單》、《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微物之神》……或是借助大導演搬上銀幕的東風,或是憑借其不俗的口碑,它們被引進中國之後,都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也有不錯的銷量。
|